不打工,今年靠什么赚钱?

今年的我,依旧选择了“不打工”模式,但令人欣喜的是,个人资产竟然实现了净增长。
那么,这份收益从何而来?它并非源于我擅长的技术领域。今年尝试的两个新项目,结果都不尽如人意,未能带来预期的突破。真正发挥作用的,反而是“钱生钱”的投资逻辑。
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,尤其是在经济整体仍显低迷的当下,股市却如逆流而上的鱼群,展现出异常的活跃与热情。市场行情一路向好,仿佛乘风破浪般“水涨船高”。而我,作为不直接参与社会价值创造的一员,却也因此获得了收益。
五年前的基金持仓,它们一直安然“躺平”至今。虽然尚未完全回本,但其表现已轻松超越沪深300指数,这无疑是对主动型基金经理把握市场机遇能力的肯定。与此同时,去年年末新增的投资,目前也已进入了可观的盈利区间。
历经五年牛熊市场的淬炼,我在投资知识与心态上都获得了显著成长。前段时间,我对自己的资产配置进行了深度梳理,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空间:底层防御性资产比重偏高,而避险资产如黄金、以及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则相对不足。
现在,我正着手采取一种“杠铃策略”,旨在同时兼顾防御与进攻。具体规划是:增持固收+产品、行业ETF和纳斯达克指数基金,并伺机配置黄金和红利类资产。简单而言,就是适度减少理财比例,加大基金和债券的配置。待黄金价格出现合理回调时,我会考虑小幅增配。不过,由于部分资金尚未到期,目前的调整尚需持续一段时间。我相信,经过这轮优化,我的投资组合有望达到预期的年化收益目标。
既然投资已能带来可观的回报,我决定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中。而闲暇时间,则会用于阅读创业相关书籍、观看YC的创业分享视频,浏览Reddit和V2EX等平台,并持续更新我的博客和公众号。我希望能够逐渐跳脱技术专家的思维框架,转向更具全局观的创业者视角。当然,保持对技术前沿的关注度和趋势敏感度,同时也会更深入地洞察市场需求与潜在机遇。
目前我的状态,颇有些类似“财务独立,提早退休”(FIRE)的意味,但我内心仍渴望能有所建树。我构想的生活模式是:以一份有激情的事业作为主线,辅以稳健的投资作为支线。正如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”,眼前的顺遂,或许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。然而,严格遵循投资纪律,克服人性中的固有弱点,始终是一项艰巨的挑战。因此,我将持续对市场保持敬畏,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投资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