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时代,我们的定位在哪里?

成为投资技术的人,利用技术的人,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从AI时代中受益的方式。
最近在思考🤔,AI是现在经济形势下,唯一的增长点,随风而行会更容易一点。那么,我该如何在这个时代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呢?
我的想法是,AI是普惠技术,就像电、计算机、操作系统一样。并非每个人都从事这些基础服务的相关工作,只要在它之上的生态系统找到一席之地。
吴军说过,在未来的智能时代,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的个人可能不超过人口的2%,而这三类人会享受科技带来好处:
- 拥有核心技术的人
- 投资核心技术的人
- 应用技术的人
1 技术发展历程
像PC时代,各家公司都在开发操作系统,而后操作系统成熟和互联网的普及之后,人们纷纷在上面构建软件、浏览器、网站,进入了PC互联网时代。到了3G、4G的应用和智能手机普及,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在上面构建各种APP。
在这个过程中,技术的从业人员(包括各个软件生态上下游、服务器、网络、芯片),整个生态上的从业人员(比如电商平台的商家、自媒体KOL、网红等),投资技术的人(投资机构)都获得了时代的红利。
2 AI大模型的本质
我觉得现在的AI大模型就像云计算里的一个PaaS服务、SaaS服务,一种水电煤、一个基础设施而已,它并没有改变应用的交互方式,它并不是新的技术革命,更像是PC时代进行数字化、信息化替代人工,更高效率的完成一件事情,我们的需求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、交互方式未改变。该用手机还是用手机微信;该用电脑还是用电脑。
真正的技术革命,可能要等到脑机接口的出现,那时交互方式将彻底发生变化。也许我们真的能永生,只有意识,永远活在赛博空间中,再也没有躯壳的限制。
3 技术人的选择
作为技术人、技术思维比较强,每当新技术浪潮来临时,总想着我要研究清楚这个技术的利用、掌握这个技术,去当技术革命的源头。但直接从事这个技术的人非常少,它的门槛非常高。就比如说现在的AI,只有极少数公司才有能力训练模型,有财力拥有万张显卡和相关技术人才。
是选择拥有大模型技术,还是在它的生态体系里找一席之地?这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、自身的能力、知识背景,最重要的是考虑技术炒作周期。如果等你练成“九阳神功”,但是泡沫破裂、行业没落,就得不偿失了(49年进国军)。
4 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模式
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(包括我),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模式就行了,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受益。只要我们在这个新的生态里找到一席之地,在它之上构建新的程序、新的应用,或者成为它生态链的上下游。
我不是说不需要了解它的技术原理,当然是需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,只是我们不需要懂那么深,了解其全貌,知道自己在这个浪潮中的位置。
5 个人定位
我自身属性标签🏷️:基础设施程序员。所以,我擅长的地方是为AI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。也有可能在AI之上构建一个应用,或直接作为投资者。
对于我来说,第一,知识不够,欠缺很多的理论基础知识;第二,AI时代还是有很多AI解决不了的需求(如吃穿住行),我们现在的知识依然能够满足这些需求。我只需要结合自身情况,快速使用这项技术,比如让AI编程工具为我提供服务、提升我的效率和生产力。
6 适应变化
吴军说过,时代浪潮来临时,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能快速适应变化的人。适应能力是关键:只有那些能在新技术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善于利用这些变化来创新和优化自身能力的人,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和红利。
历史总是在重演,总是惊人的相似,科技也是一样。
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 —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
以前我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,现在我落到地面,看看我能不能生根发芽,长成一颗大树。